返回第218章 战争的准备(2 / 2)NPC造反了首页

不单单是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原因,同时也是发展北方对他目前最有利。

北方军团基本已经成型,剩下的就像卫青所说的,只需要不断增加兵员数量就可以了。

而且北方一旦击败匈奴人之后,他不但可以彻底清除游牧边境的威胁,而且可以得到西域三十六国和对大唐用兵的机会。

而南方的水师在丢失了那些战船之后,就连原本的那点儿薄弱基础都没有了,要重新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所投入的不知道要比北方多多少。

而且未来的收益也不太明显,至少在现在,他对于周边海洋国家的实力不清楚,需要投入到什么程度才能战胜敌人,他也不了解。

这种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主公,要不我们先攻略东临府,打通和唐朝的联系,然后再和窦建德结盟,共同对付李世民?”

王猛知道陈心石的急迫,北方的匈奴人终究只是小威胁,可旁边的大唐才是大周最担心的敌人。

能够力挽狂澜的明君已经出现,这要是让李世民统一了大唐,大周就算是向进军西域三十六国,也会被牵制住。

而现在的他们,确实也不具备大规模 远征大草原的实力,因此,拿下最靠近的东临府,就是他们目前的最优选择了。

至于选择窦建德,完全是他够弱,就算再度崛起,对于大周的威胁也小得可怜。

相反,留下窦建德这个势力后,还可以在另一个方向上牵制住李世民。

武阳府的张士诚虽然又重新占领了武阳府全境,但是其终究不是窦建德的对手,只要他们能够在东临府为窦建德挡住那些匈奴人,那吴起就可以再度南征。

而借助着这个机会,大周不但可以将手再度伸进大唐境内,而且还可以暂时将将匈奴人逼回大草原。

东临府虽然不是很重要,可匈奴人的实力已经不弱了,他们要是再从大唐哪里获得了大量的工匠之内的,从而快速增加了自己的实力,这不是更加致命了吗?

“这样一来,北方现有的兵力恐怕也不够吧?”

陈心石一听,就知道要扩军了。

北方的二十五万大军如果防守两个府的话,兵力是差不多的,可要想在东临府击败匈奴人,将他们赶出去,那可不是二十五万大军能够做到的。

根据卫青的情报,这一次入侵东临府的游牧民族中,光匈奴人就出动了二十万,这还不算其他的那些小部落直接的。

要是把它们和那些西域三十六国的仆从军加到一起,怎么着也有四十万兵力了。

这么多的兵力,虽然没有全部聚集在东临府一处,可双方战事一开,冒顿肯定会集中自己的主力部队,到时候两方决战,仍然需要不少的兵力。

不过在东临府战斗的话,也有好处,那就是他们的补给线很安全,从西宁府到东临府的地形陈心石十分清楚。…

当初对付司马懿的时候,他自己就主动研究 过后勤补给的问题,所以在东临府战斗的话,步兵的作用会大幅度提升。

可目前大周国内的兵力仍旧有限,除了在西宁府囤积重兵之外,其他各府的兵力都不多,其中清宁府和泰安府也就各两万士兵,而平阳府和乾阳府各三万士兵。

四府之地,加起来也才十万大军,可以说是非常少了。

但就是这样的规模,平阳府和泰安府都有些只撑不住,就更不要想着扩军了。

“主公,扩军是一件长期的事情,现在我们先慢慢准备也不迟,无论如何,我们和匈奴人的一战是避免不了的,如果我们能够快速恢复实力,从而对北方用兵的话,目前大周的困局也可以尽早解开。”

王猛知道陈心石的担心,也理解现在大周的困境。

作为新建立的王朝,那些百姓们自然是不愿意继续征战的。

而且几十万大军要消耗的粮草和军饷,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就准备的话,等到将来敌人主动进攻,可就有些麻烦了。

同时,除了军事上的安排,王猛还对陈心石提出了兴修水利,奖励农桑的措施。

在江南三府中,有着不少的河流,但真正能够用于灌溉的河流却不多,因此,王猛在实地考察了之后,提出了不少的水利修建计划。

同时,他在江南三府的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就是人口的隐瞒,这种事情一般发生在世家大族之中,在大乾战乱,朝廷对地方失去控制之时,那些世家大族为了减少税收,从而对自己的土地和人口都进行了虚假汇报。

而朝廷呢,也没有能力去实地核实,于是,朝廷从江南各地收上来的税收越来越少,能够征召的士兵也越来越少。

可是 在陈心石正式一统之后,整个大周的户籍和田地都需要重新测量,其中西宁府和清宁府因为他统治世界较长,所以不存在这样的事情,但是江南三府之中,各种问题频频发生。

这也是王猛要亲自巡查的原因,经过他的这一次巡视,总算是知道了整体情况,因此,他才有信心在现在就劝说陈心石为北方之战做准备。

在江南三府之中,有不少平民为了躲避战乱,都逃到了山林之中,现在只要朝廷赐予他们土地,并鼓励他们耕种,减免部分税收,再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奖励努力种田的农民。

这样一来,江南三府的恢复,肯定能够快不少。

而且,国家府库充裕,那么,就可以有大量的粮食运往西宁府囤积,从而为北方之战做准备。

作为平民出身的丞相,王猛的许多建议都是真真切切地为了那些底下的平民,他不像那些世家子弟,会在自己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权衡。

这一点陈心石深有体会,于是,他不但接受了王猛的建议,而且还接受了他举荐的众多贤才。

其中,他举荐的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大臣,西门豹治水的故事,还一度流传得很广。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曾立下赫赫功勋。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 ”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