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报纸的竞争(1 / 2)明末大财阀首页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工匠们日以继夜的忙碌下,第一把燧发枪第十二天就交到了李亨的手上,李亨看了一下,基本上跟自己要求的一样。

喊来一个放过火铳的家丁,装填,发射,五十步的门板上空无一物,李亨并没有意外,这个是正常现象。

欧罗巴人曾经做过一个测试,在大约一百五十步外,对一个宽七点五米高三米的区域射击,命中率为百分之四十六,距离两百多米以后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二。

要注意这不是一个靶子,这是一个面,也就是对方骑兵的冲锋面了,所以李亨竖立一个门板的时候,早就猜到可能打不中。

接着就是第二轮装弹,然后这次中了,门板被打穿,这扇门是枣木的,厚度达两厘米左右。也就是说大明百姓家的木门在这个距离基本上都会被打穿。

因为百姓家里是不许藏盔甲的,所以李亨也没有找盔甲实验,而是让赵得柱敲了个一厘米厚的铁板包在木门上。

又是一枪穿透,那基本上就妥当了。

李亨又看了一下其他几个队伍的进度,都是大同小异,既没有创新也没有偷工减料。

最后又指出了几个需要改的地方,经过调整之后,李亨发现给每一个小组加三个学徒,那么一组人至少一个月可以造出六把枪。

十几个人组成五个小组,一个月的产能是三十把。

三个铁匠一个月的工钱是三两银子每人,学徒的工钱是一两半,为了鼓励他们加油干活,每造好一把还要再给几百文钱的奖金。

不说其他成本了,这个产量光人工成本就高达每一把三两银子左右。而算上各种物料陈本,一把枪的造价要高达四两半银子。

现在问题不是造价多少,而是产量上不去啊!

李亨现在轧棉机,纺纱机,织布机还有字模那边都需要铁匠的支持,现在又一个造火枪需要大量铁匠。

李亨总不能把这些机器停下来一门心思的造火枪吧?

那李亨也就没有钱造火枪了,而且很多工匠没有这个经验,还需要重头学,一大堆的麻烦事在等着。

考虑再三,反正现在火器还不着急,先有一部分训练着就是,工坊的扩张不能停,最多新工匠来了之后再重工坊里慢慢抽调老工匠就是。

还是人才培养机制太慢了,经管李亨给每个小组都安排了学徒,但铁匠这门手艺还真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学会的。

包括火器制造这边的学徒,估计出师怎么也得一两年的时间。

以目前李亨规划的乡勇军的规模,每月产出两百杆火枪就够用了,虽然李亨打算的乡勇军的规模是两千人,但也不是一下子就招够的。

就像现在家丁转化了两百,从各地招募训练的现在有三百多人,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也就是招募八百人的样子,加上家丁正好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