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二人如此这般一说,当即拍板,拿定了个主意——傅家往上推两辈儿的一位姑奶奶,嫁到了颍州东昌侯府,两地相隔甚远,如今傅家的当家人又与老姑奶奶是隔了房头的,多年素无来往,为今之计,别无他法,不如冒充傅家人,投奔东昌侯,好歹也算是有个去处了。
李、楚二人正是没头的苍蝇,全拿不出半点主意了,听了三皇子的话只有遵循的,三人一拍即合,就这么,楚小姐历经四地,又到了颍州。
——宝龄看到此时,不由更上了二分心!无他,自身便是东昌侯府的四小姐,原不过看个热闹,到此时,才算摸着点儿边,隐隐约约知道了两位仙童的用意,看得更加认真起来了。
且说三人:化名傅徽的三皇子、楚小姐,和改了姓的李公子李闻舟十来日路途到了颍州,当真如三皇子所料想的一般,东昌侯府家大业大,一来不信有人胆敢冒名顶替骗到侯府的头上,何况三皇子还拿出了“信物”;二来,也不缺他们一口饭吃。
何况傅老夫人年岁又大了,有亲眷登门自是欢喜,让这欢喜一冲,竟真被他们三个混了过去,摇身一变成了表公子、表小姐。
而在书中,此时二房死了姨娘的四小姐耿宝龄,竟然稀里糊涂地已经被隔了房的傅老夫人抱养,俨然成了姐妹间身份最高的一个!也便是由她,平日里陪伴关照楚小姐。
文中以小字月婵的楚隐娘视角描写,说钟鸣鼎食之家,姑娘们自然是极娇贵的,她又是上门打秋风的一个身份,平日里难免看人眼色,“唯有这耿四小姐待她平常,不仅对她,对万事也平常。想是常伴傅老夫人左右的缘故,寂寂然端庄持重,果然大家风范。”
——此时篱笆旁边的耿宝龄:······
书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李贵妃之死只是开头,妖后当道,外戚独大,搅和得满朝乱象横生。
三皇子虽有智计谋略,奈何被一场无妄之灾吓破了胆子,只想远离朝堂纷争,保全性命。
倒是闻舟世子,身负家仇,不肯糊涂度日。
乱世之中现英豪,闻舟世子卧薪尝胆,竟果然折腾出了眉目。
“他正不足我正多”,两人一拍即合,傅徽从此便只是傅徽,闻舟世子顶替了三皇子的身份,发动兵变,夺取了天下。
登基第一件事,便是为李家平了反。
而耿宝龄也有“功劳”,兵乱之中一片混乱,楚隐娘不慎与闻舟世子失散,命悬一线之际,正遇上坐着马车准备逃出城去的耿宝龄,被其救起。
到后来守得云开见月明,四次奔投的楚隐娘,被改换三姓的宇文闻舟立为了正宫皇后,封后大典上,她那位耿家的“表妹”宝龄,还是副寂寂然万事平常的模样,恭敬道:“民女不敢居功,都是娘娘命格贵重,遇难呈祥。”
楚氏感念其救命之恩,更有在耿家的多年照拂,求得皇上将耿宝龄认作义妹,封了个庄敬公主,其后招了位系出名门的驸马,儿女双全,寿终正寝。
方是一场功德圆满,皆大欢喜。
——大约是仙家出品,话本子写得极为跌宕精彩,荡气回肠,宝龄合上书本,仍然久久不能回神,感慨万千。
一抬头,才见到两位小仙童目光殷切地望着自己,看她读完了,开口询问道:“此是女郎的生平,女郎观后,再答我二人的问题,又何如?”
耿宝龄有些莫名,陪笑道:“这···这书中,我的结局实在美满,何不守随呢?”
仙童甲一听急道:“什!可是——你尽知先机,何不顶替那楚月婵,便可坐上皇后宝座,或者,便是不夺旁人的,亦有无数机缘在那书中,你难道半点儿不心动吗?”
耿宝龄见他争得面红耳赤,有些尴尬,小心翼翼道:“我等凡愚,恐怕难免胆怯些···只是这‘命运’一事,虚无缥缈,稍有不慎就会南辕北辙,倘若我多行倒恐怕会多错,得不偿失呢。”
仙童闻言更加急切,还待争辩,倒是被另一个扯了扯衣袖,劝道:“好了好了,你也不必为难女郎。常言道‘不见真金白银,都是正人君子’,何不放女郎回家去,看她果真如何做,到时,自然就能回答师父的问题了。”
说着,又向宝龄施礼道:“啊呀,说话不妨头,得罪得罪!咱不是说女郎不是正人君子,只是,到底空口白牙,多争无益。”
宝龄连忙点头,“正是正是,其实我到底会如何选,我自己也好奇得很,毕竟嘴上说是一回事,事到临头,如何做却又是另一回事。”
她听说“放回家”几个字,自然顾不上旁的,只是顺着人家的说,一转念,又好心道:“然而,小仙家方才说你们的师父明日就回了?宝龄恐怕是帮不上你们了。”
二童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山中一日,人世百年,来得及、来得及——”
忽闻里间一阵急促的咳嗽,尺素扔下了纸元宝,连忙跑了进去,关切道:“小姐,可是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