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一章 占一省镇一省,要稳一稳啦(1 / 2)我真不是朱三太子首页

天空是湛蓝的,只有几朵淡淡的白云飘浮,还不时变幻形状,令人生出各种想象。

黄立率领的部队与李来亨率领的入滇部队,在曲靖会师,兵势更强,取滇的把握更大。

李来亨喝着茶水,偷眼看了太子殿下,心中感慨万千。

心病已去,以后就全心全意地拥戴殿下,兴复大明。这是李来亨所想,可他却没有想到,抗清复明的大业,会如此日新月异。

黄立终于从最新的情报上抬起头,看了李来亨一眼,微笑道:“吴部官将易帜反正,已经抓起了总督卞三元和巡抚袁懋功,与清廷交换的筹码又多了两个。”

清廷交不交换吴应熊,已经不重要。只要黄立做出这个姿态,安抚了吴部官将,又给清廷挖了大坑。

方光琛分析得没错,但他却故意少说了。

清廷若杀吴应熊,便与吴部官将结下死仇,使他们几乎没有了再反复的可能。若是同意交换,就等于白送了黄立一個人情,吴部官将更会忠心报效。

关键还在于现在的形势,汉官汉将人心惶惶,清廷对他们的猜疑因为吴三桂的叛反而达到了顶点。

罗绘锦已经被黄立描绘成了清廷的死忠,为了个已经无用的吴应熊,你忍心不收回他的首级隆重安葬,忍心看着他的家眷为奴为婢?

还有李国英、董学礼等人的首级,那也是为清廷效忠、战死疆场的,你不管不顾,日后还有多少人会死心踏地?

所以,清廷不管怎么处置,都掉进了黄立所挖的大坑。左右为难,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殿下的谋略,令人钦服备至。”李来亨拱了拱手,说道:“末将以为,清廷会放回吴应熊以收买人心。”

黄立笑了笑,说道:“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排除会发疯。不管怎样,都对我们有利。”

李来亨沉吟了一下,问道:“殿下,那吴三桂已死的事情,如何向吴部官将交代?”

黄立露出狡黠的笑意,说道:“死就死了,战场上刀枪无眼,马高蹬短还不是常事?份属敌我,击杀他难道还有错不成?”

李来亨苦笑了一声,说道:“殿下假借吴三桂的书信行事,导致他们反正降附。这个,如何向他们说明此事呢?”

黄立缓缓说道:“用吴三桂的名义,是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不用背上叛主的坏名声。当然,交代是肯定要有的,孤已经想好了。只是需到了昆明,做上一些事情,才能尽释其嫌。”

为了在降附的吴部官将前更有威严,黄立正在强制改变说话的习惯,先把我改成了“孤”。

停顿了一下,黄立又叹了口气,说道:“无论如何,抢下云南后,要好好地消化一番,才能够再展开主动攻势。”

若是数万绿营兵,黄立不会有这种忧心。可吴军的凝聚力,显然要多费心思和手段,才能够完成整合,并能够放心使用。

这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远没有击败敌人大抓俘虏,就地补充那么简单。人心难测,是最让黄立头痛的。

或许,这也是他固有的观念在作怪。对于吴三桂,对于吴军官将,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和不信任。

所以,尽管黄立知道代价最小的策略,必将加快兴复大明的进程,并为此冥思苦想,计谋百出,但心里一直不太舒服。

对于黄立要暂时停止主动进攻,李来亨深以为然,缓缓说道:“虽然据有云贵川三省之地,但根基并不稳固,甚至比不上当时的朝廷。”

当时的朝廷是指永历在位时,也是差不多的地盘,差不多的兵力。

虽然少了吴三桂这个大敌,但吴军降附后,明军的成分复杂,却远不及原来的精诚团结、齐心奋战。

黄立苦笑了一下,缓缓说道:“内部的问题最复杂,也最令人头痛。如何安抚吴军,使其真正归心,孤还要认真思虑。”

现在的形势有些象三藩之乱的初期,但又有很大的区别。

当时吴军能够长驱北进、饮马长江,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两广、福建的尚耿两藩,是响应其行动的,是吴三桂的盟友。

而明军占据滇省,消灭了吴三桂这个大敌,却与清军的接触面更大,湖南和广西便有了新的敌人。

膨胀得太快了!黄立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有意地减缓节奏,希望能够争取到一段休整的时间。

弹药物资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急速扩充的军队,进行多方向大战的需求。

招降纳叛的大量军队,需要整顿,地方政权需要恢复,急剧增加的粮饷,更是成为压在黄立心头的重石。

“靠信仰,靠忠君爱国,靠恢复汉家衣冠,都无法改变当兵吃粮的现状,至少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奢望。”

黄立扳着指头又估算了一下,不禁面露苦色,为如何养军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