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章 一扫阴霾(1 / 2)忠武天下首页

出得养心殿,林元治随太子多走了几步,见其眉头微蹙,心想该是为程之焕由京兆府尹改任益州刺史之事不好受,有意宽解一番,笑着说:“殿下,贺先生昨日跟我说,说他近些时日思来想去,总觉得程之焕出任京兆府尹不合时宜。现在想想,他说的不无道理。”

整顿吏治在即,太子身为储君,就盼着程之焕出任京兆府尹,助他一臂之力为朝廷分忧,怎就不合时宜了?太子驻步,勉强一笑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林元治道:“原京兆府尹吴纯正,明知姜山荆湖剿匪有功,奉旨进京面圣,却敢将姜山抓进大牢用刑,殿下可知为何?”太子道:“不是说受宁王指使吗?”林元治道:“看似如此,其实不然。”

太子道:“那他用意何在?”

林元治道:“吴纯正宦海沉浮半生,好不容做到京兆府尹,若仅为宁王出气,他有的是托词,大可不必这么听话。该是荆湖剿匪,见陛下对姜山一味包容,他感觉到陛下有意整顿吏治,身为京兆府尹执掌京畿,若听陛下的,他就得与在京的腐败官员全面为敌,自己处身不正,惩办别人又何尝不是在惩办自己。”

太子微笑道:“程之焕处身以正,出任京兆府尹最合适不过。”林元治道:“官场凶险,得罪大好人顶多算个坏人,得罪大坏人不是死人就是废人。”太子道:“这么说,爱卿是不打算为朝廷整顿吏治分忧了?”

林元治道:“臣身为吏部尚书,为整顿吏治全力以赴责无旁贷,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太子笑道:“爱卿既这般认为,为何不赞同程之焕出任京兆府尹为国分忧?”林元治道:“殿下就臣与程之焕这两根羽毛,岂能全部折损在这里。”

太子往前走了几步,叹息道:“今日之事你也见到了,对有功之臣嘉奖来嘉奖去,跟我扯不上半点关系。本想为郑威说句公道话,结果还弄巧成拙,让他被贬西北戍边去了。身为储君窘迫至此,若不能肃清吏治,消除结党营私,以一羽翱翔蓝天犹如以指挠沸,可想不可为也。”

林元治宽慰道:“殿下只要持身以正,不行差踏错,守住储君之位不动摇,天下的忠君爱国之士都将是殿下的朋友,实在没理由看轻自己。”

太子哼笑一声,有气无力地说道:“真如丈人所说就好了!可惜居庙堂之上只有卿家,处江湖之远只有程之焕,出了京城不能调动一兵一将,可谓孤掌难鸣。就算能守住储君之位不动摇,只要我那些兄弟不顾亲情来硬抢,没了父王的庇护,不说毫无还手之力,恐怕连招架之功都不复存在。”

林元治道:“殿下,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刘云飞不知所踪后,你的储君之位之所以到现在还无人撼的动,全赖你不能调动一兵一卒,陛下对你绝对放心。”

太子道:“可父王千秋之后呢?我拿什么自保?怎不能伸长脖子等人来砍吧!”林元治道:“殿下切莫这般认为。刘云飞昔日的那些旧部,臣不敢说,不过那姜山,臣想殿下日后一定用得上。”太子问:“丈人为何这般自信?”

林元治道:“那姜山初生牛犊不畏虎,牛里牛气的将河州官吏筛选了一遍,为朝廷整顿吏治开了个好头,却也从此自绝于天下的贪官污吏。若非绝情之人,仅为手底下那帮人的身家性命着想,他也不会选宿敌为主子。”

太子道:“可俗话说,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姜山做事太过刚硬,还极度张扬,就怕等不到我来用,他早被敌人的口水淹没了。”

林元治微笑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若真如殿下所说,只怪他没有力挽狂澜的王佐之才,没什么可惜的。不过,要想整顿吏治,还天下以清明,非姜山这种敢做事、能做事、不怕事的能臣干吏不可。”

太子道:“那丈人的意思,姜山便是本殿下寻求的利剑,非力保不可了?”林元治道:“只要殿下有心继承大统,保住姜山这种人,就是保住大夏国的根基。”太子问:“丈人这般看好姜山,是因为他是凤儿带来京城的缘故吗?”

林元治道:“殿下心里其实比臣还明白,他姜山之所以年轻有为,皆因德才兼备,为官做事不讲章法,只求于国于民有利,而陛下当前正急需这种人。但他特立独行,与那些心怀私利者同立于朝,有如鹤立鸡群,教他人自惭形秽,一旦失去天子庇护,必难长久。”

太子道:“他为何这么做?是看不到这些,还是不在乎这些?”林元治道:“他身边不乏能人,既是他看不到,也会有人告诉他。”太子道:“那他是不在乎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