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方钵(1 / 2)万年祭首页

山海经中曾有记载一座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书经·禹贡篇》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

《舜典》载:(舜帝)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

秦始皇首祭华山,汉唐以来,封号递增,愈演愈烈,汉武帝敕修西岳庙前身集灵宫;汉元延二年,汉成帝巡幸河东,涉西岳而归。

亦有神话记载:明·吴同春《太华双游记》:“从者具饭,饭已,登巅观,巨灵迹,又北上登肺石观,舍身崖。崖傍有石,窦大,容十数人,道士曰:此天罗地网,昔巨灵母压于此,巨灵劈山得出。

这就是华山,古称西岳,又称太华山。这里还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

而在距离华山脚下数十公里远。有一个被称为盘龙村的村子。村子沿河而建,蜿蜒如长龙状,河道的曲折,巧妙的将村子分为三组。

此时正是农忙时候,六月的天,炙烤着整个大地,不知从何处刮来一阵清风,还未等到人们享受它的清爽,却早已被太阳抚摸成了一股热浪,吹动着熟透了的小麦,似乎在催促着人们快些将小麦收割。

王天家就是盘龙村一组的,如果从空中俯瞰,会发现王天家恰好在整个盘龙村的龙眼处。

“王天,趁着学校放假,帮衬着爸妈一起把家里的小麦收了去”一位身着深蓝色工装,头顶围着一圈白色毛巾的黝黑大汉喊道,这是王天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的他,仅四十多岁脸上就布满了皱纹,稀疏的胡须中甚至夹杂这不少白色。

“等等,我作业写完就来”在屋里写着作业的王天大声应道。王天是一名高二学生,明年这个时候就高考的他,压力异常大。不过他十分体谅自己的父亲,在夜深人静时候,他经常听到父亲的呻吟声,是因为打工落下的病根子,腰部腿部常年疼痛,但从不在王天跟前说起这件事,一直自己扛着。王天不问,他父亲也不说,这也许是两人之间的默契。

迅速的揭起一页试卷,王天扫了一眼,快速落笔,这是最后一张试题。

这些年农村机械化进展极快,早已摆脱了用镰刀割小麦的时代,两辆红色的收割机慢悠悠的田间开动。

田间地头坐着不少和王天父亲差不多装束的农村汉子,手中握着一杯褪了色的不锈钢保温杯,杯口处的茶锈乌黑一片,看起来有些年头。

“老王啊,你家小子呢?上学上的可不要忘了本,咱们农村人就靠这小麦过活哩”一位看起来五六十岁的老头道。说着抿了一口泡的茶叶,眯起眼,好似整个人都凉快了不少。

“想当年咱们二十来岁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收割机械,一把镰刀早上挥舞到晚上,镰刀都挥的冒火哩”老头接着道。

“这算什么,我白天收割完麦子,为了能浇地,一晚上守着村头的水渠,为这事还和王哥闹了不少别扭”一个略显年轻的汉子道。

“哈哈,可不是嘛,你小子那时候火气可旺盛着呢,举着锄头,那架势一般人真不敢和你对着来”王天父亲大声笑着说道。说着望向麦田另一边,那是村子的一个拐角。只要来地里,都要经过那个弯。

一个瘦小的身影快步走了过来。

“那不是我家臭小子了嘛,娃儿明年就高考了,刚才在家学习呢”王天父亲在看到王天时候,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露出慈祥的笑容,那皱纹都变得不那么紧致了,整个人显得年轻了不少。

“爸,我来了”王天远远从人群中看到父亲的身影。

“李叔,收割机快到我家的地头了,我先去除除田垄上多余的小麦,好让收割机进来”说着王天父亲起身拍了拍大腿的土,拾起手中的镰刀和麻袋。

王天此时也走到了跟前,接过3父亲手中的镰刀。看向几位长辈说道:“李爷爷,李叔叔,吴叔叔好”

“不错不错,上学上的多有礼貌”几个农村大汉嘿嘿一笑,拿起手中的杯子:“小王来喝口水润润嗓子,等会干起活来别热着了”

“李爷爷,不用啦,在家我喝了一大杯水”王天说着摸了下肚子。

众人哈哈大笑,淳朴的庄稼人。

父子两人一齐走向自家麦地,虽然王天正值年轻力壮时候,可跟在他父亲后面,竟一时追不上他的脚步。只有略微的小跑起来,勉强的跟上。

“王天,去河道边上那块地头把边上的麦子收割了去,那里靠近河道,土质松软,收割机不好过去。”王天父亲指了远处的田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