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港岛岁月(1 / 2)世界之人在旅途首页

1949年的港岛,宛如一颗在东方闪耀却又风雨飘摇的明珠。街头巷尾,充斥着各种声音,有小贩的叫卖声,有黄包车夫的吆喝声,还有那从远处码头传来的汽笛声。

在香港的一条热闹街市的街角,有一家名为“济世堂”的药店。这家药店的主人便是朱剑。

朱剑,如今也年近三十了,却没有如大多数人一样蓄须。下巴上的胡须总是刮得干干净净,加上又面嫩,给人感觉还没成年似得。虽然这些年的写作生涯,使得他清瘦的面容透着一股儒雅之气,但作为坐堂大夫,总给人不靠谱的感觉。

经过这些年的潜心学习,朱剑的医术不说达到大师级的水准,也能算是炉火纯青。特别是他有神识和念力的辅助,在诊疗上沾光许多,不说别的,他的脉象都比别人把得准,能分别出细微的差异。更别说他还学习了西医方面的知识,治疗手段也比其他人多些。

渐渐地,被他打出了些名声,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名医了。

“济世堂”药店的店面不小,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排排的药柜散发着淡淡的药香,那些精致的小抽屉上,标注着各种药材的名称。店堂的另一侧,则是西药柜台,两边风格不同的陈设,矛盾中意外地产生了和谐感。

这也算是这家药店的特色了,不像其他地方,中西医之间那水火不容的架势。而且朱剑还在港岛建立了生产一些常用西药的工厂,同时也推出了一些成熟的中成药,这也算是一项创举。

中堂摆着一张古朴的诊桌,朱剑每日上午都会抽空来这里坐诊半天。他发现利用神识和念力诊疗病人,对他修炼的提升也很有好处。更何况还能不时地收到点功德,这也让他找到了杀戮之外获取功德的新途径。

朱剑的家是一座坐落在半山的别墅。那是一座白色的建筑,周围环绕着一个大花园。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花卉,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清晨,阳光洒在花园里,花朵上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隔壁离得不远相似的别墅,是朱剑为岳父母家置办的,方便就近照顾。

朱剑每天清晨都会带着自己的四个子女和大舅哥的两个儿子在花园里练武,小舅哥今年才结婚也没住在这边,而是住在工厂区那边。这样的乱世里,练武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让家人多一些保命手段。

因此每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被要求早起练武,随着年纪增大,逐渐加大训练量,同时也能磨炼孩子们的心性。特别是两个女儿,仗着父亲平时的宠溺,简直要上天了,也就练武的时间朱剑会对她们严格要求。

练完武,打发了四只“皮猴子”,感受了一下那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朱剑坐上黄包车前往药店。家里也有汽车,但是朱剑不想那么招摇,每日也就坐黄包车去药店了。

这一日,像往常一样,朱剑刚在诊桌前坐下不久,就有一位老妇人被搀扶着走了进来,这是位住在附近的街坊。老妇人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痛苦。朱剑赶忙起身,扶着老妇人坐下,仔细地为她诊脉。

“阿婆,您这是湿气太重,又着了凉,我给您开几服药,您回去按时煎服,注意保暖,过些日子就会好起来的。药钱还是给你记账,等你儿子发了工钱再来结!”朱剑温和地说道。

老妇人感激地连连点头:“朱大夫,您真是好人啊。这港岛,像您这样的好大夫可不多了。”

朱剑微笑着摇摇头:“阿婆,过誉了,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又不是不收钱。医病救人,本就是医者的本分。”

最近朱剑的名声不仅在这市井之中越来越响亮,而且还声名远播,更有报纸电台等进行报道。与现在外界西医对中医喊打喊杀不同,“济世堂”的中西医结合的创举,也为迷惘于中西医之争中的普通民众,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因此,不仅是周围的居民,就连一些从远处慕名而来的病人也开始出现在“济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