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 / 2)我真没想当太孙首页

朱瞻壑声如古钟悠扬,穿越千年时空,回响在每个人的心田:“司马迁于《史记》之中,首推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撰成《五帝本纪》。”

“夏、商、周三代之始祖,无不与五帝有所关联,此等脉络,构成了我等汉人历史叙事的基石。”

朱瞻壑的话语,既是对过往史家匠心独运的颂扬,又似一柄利剑,猛然间划破历史的迷雾,直指那未被温柔以待的真相。

“然而,北方广袤大地上,四散而落的龙骨遗迹,宛如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时刻提醒着我们。”

“夏商周三代并非什么理想国,而是充满了献祭者的残酷暴行,以及那被选为祭品之人哀嚎。”

“追溯至石器时代,人类依附群体而生,从不足百人的村落起始,逐步壮大至千人部落,乃至万人规模之早期国家。”

“这些国家,宛如一颗颗古朴的棋子,散布于广袤的大地之上,以一城为一国,向四周播撒着文明的光芒,影响所及,无远弗届。”

“没错,就和现在西洋上诸国的曼荼罗体系一般。”

说到这里,朱瞻壑稍微暂停了一下,列举了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还有文化政治,说明曼荼罗体系是什么。

这和“华夷天下体系”存在不小的区别。

朱瞻壑作出了这样的总结:“事实上,除了华夏之外,世界上大部分的土地上,那里人类还处在周朝之前的落后时代,少部分达到了商朝的历史阶段。”

这话招致了两种反应。

一种是认同,外国不就是一群蛮夷,自然是落后的。

一种是反对,外国确实是蛮夷,但是过去不是落后的,反而是理想社会。

不过,无论是认可的,还是反对的,都没有直接出言反对。

想要否定朱瞻壑的话语,需要与之对等的依据,也就是夏商周的文物和典籍,最好也是甲骨文。

这需要准备。

至于仅仅靠引经据典,辩倒朱瞻壑,之前不少文人都试过了,但是全部失败了。

逻辑。

朱瞻壑的逻辑能力对这群文臣造成了碾压,只有杨士奇、夏原吉、胡俨、宋礼等人可以勉强跟上他的逻辑能力。

朱瞻壑缓缓言道:“文明的烛火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摇曳,社会之树渐生枝桠,贫者于尘埃中挣扎,孤苦无依;而上层贵族居住于宫殿,使用着精美绝伦的器物,死后墓葬里亦是堆满了豪华随葬品,更有甚者,以人殉葬,彰显其权势之尊。”

“然而,在石器时代,即便上层贵族手握权势,却未能对贫民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底层民众的反抗如同暗流涌动,时有所闻;加之气候变迁,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多数古国在辉煌了两三百年后,终难逃解体的命运,重归部落共同体的原始状态。”

“其兴也勃焉,如日出东方,光芒万丈。”

“其亡也忽焉,似夕阳西下,余晖渐隐。”

“古代历史的轮回便如此这般,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大一统朝代。”

“直至夏朝的到来,华夏第一王朝的历史序幕缓缓拉开。”

“这個时代,华夷之辨的初步轮廓开始显现,夏朝被认定为文明的象征,而夏朝之外,则被视为野蛮之地。”

“但不可否认的是,夏朝的科技尚处于萌芽阶段。”

“他们建造的城墙,不过两米之高,即便是国王的宫殿,墙壁亦不过人的腰际。”

“这是一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

“然而,正是这样的落后,使得不少君主更加倾向于国家之富强,而非个人之私欲。这个王朝带着原始公有制的残余。”

说到这里,朱瞻壑不得不再次停下来,对公有制进行说明。

并对“公有制”进行了符合儒家学说的概括————天下为公。

同时还对生产力进行了说明。

生产力就是“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并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历史。

之后,朱瞻壑继续说起了古代的历史:“夏朝拥有了集中灌溉技术和青铜冶炼技术。”

“集中灌溉让粮食大丰收,土地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不需要种田的人口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可以从事农业之外的生产。”

“于是,发展出了手工业,其中就有青铜冶炼技术。”

“青铜技术不仅可以制造兵器,也可以制造礼器,逐渐发展出了文明,但是他们过于依赖田地,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或者说,他们的扩张无法对抗四处游动的商人。”

“商人,乃是一族频繁迁徙的部族。”

“或畜牧于广袤草原,或农耕于肥沃之地,或捕猎于深山老林,或行商于川流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