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 要顾全大局啊汤大人*2(1 / 2)清末,从船政开始打造最强海军首页

对于帝党来说,他们主战,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消灭清国实权派,好重新掌握大权。

其中以中下层旗人贵族、官员最为激进,自天国以来,原本掌握军事大权的中下层旗人贵族彻底落寞,他们想反抗。

现在北洋只被打成半残,湘军虽然被肢解,但又蹦出一个闵军,此时停战,并不符合要求。

只是奉天老家都被打下来了,所以也试着商量着和谈,顺便把战败的责任推给北洋、闵军。

而对于后党来说,虽然他们主和,但如果可以,他们是想胜利的,可惜他们都知道自己不能打,只能寄希望于和谈。

和谈虽然会损失部分利益,但也只是一部分,不至于输光。

而且怂惯了的他们不确定这样会不会激怒东瀛人,让东瀛刚刚提出的和谈成为泡影。

毕竟他们也不了解东瀛的真实情况。

所以即便闵军登陆东瀛,后党依旧对此颇有微词。

而且大家都在失败,就你闵军节节胜利,还打上了东瀛本土,这不是显得大家没用嘛!

不懂事!

“行了,事情已经发生了,吵来吵去能吵出个什么?”

太后揉了揉眉心,局势变化太快,让她觉得自己有些老了。

“给超勇伯汤潇逸发电报,让他差不多收手了。还有给两江总督、闽浙总督发电报,让他们劝劝。”

“年轻人不晓得轻重,总督巡抚们总不会不知晓。”

这话的意思,也是在责怪汤潇逸,说他不知晓轻重,总督巡抚们知晓,就是要打压他的意思。

汤潇逸本身就有从三品的官衔,这话的意思就是不管他做的再好,都不会给他升二品。

而闵军近期的功劳,别说二品,从一品的提督都应该出几个了。

见众人都服从了她,太后面色才好看一些,接着又说道:

“有功之臣不可不赏,以免寒了将士的心,但其年幼……”

见太后迟迟没有下文,翁大人立即站了出来:

“太后,不如升其为奉天府尹,此战结束后,关外必定流寇四起,闵军能战,正好能肃清宵小。”

“另外闽浙总督郑景溪功劳也不小,不如让其调任奉天将军、钦差善后大臣,配合平靖地方。”

奉天府尹是正三品,不过含金量一般。

奉天将军是从一品,加上奉天的特殊性,从政治上说是比闽浙总督好不少的。

毕竟总督不加衔,只是正二品,而且闽浙总督在八大总督中都排名靠后。

因为穷。

所以升奉天将军,在以前对于旗人来说的确算高升。

为什么是旗人?

因为没有汉人担任这个职位的,这是清的老家,他们时刻准备着退回关外。

“不可!郑景溪一汉人,怎么能担此重任?!”

“是啊,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关外不安啊!”

旗人们一个个像死了妈一样,争先恐后的哭诉。

太后也眉头微皱,确实没有汉人担任这个职位的,就连汉军旗出身的都没有。

不过,这个安排也很好,奉天将军位格在那儿,明升暗降很好用。

而奉天府尹位格也恰好正三品,但权利小,而且地处偏僻,但地位重要。

就相当于翰林院的翰林,权力不大油水不多,但够清贵。

“此事好办,凡抬旗,或以功,或以恩,或以佐领,或以族,或以支,皆出特命。”

“闵军之功,无出其右,臣请皇上、太后开恩,将其抬入汉军旗。”

翁大人脑袋一扣,张口就来。

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依翁大人的话办吧。”

不论是旗人还是汉人,许多都人想阻止,却没来得及说话,太后就同意了。

只能先暂缓,反正太后说的是依别人的话办,后续改一改不算朝令夕改。

…………

时间又拨了回来。

在琉球卸下了一些货物,包括全部的食品、丝绸布匹等实用物品,作为士兵的奖赏和补给物资。

然后汤潇逸才回港,虽然已经紧赶慢赶了,但全程还是用了4天。

这还是他们船快,可以把装卸时间抢出来。

要是大规模进攻,以12节航速,光单程就得跑4天,不算排队装卸货物,来回一趟就得8天。

即便运输船队已经扩大到十几艘船的地步,还是无法支撑大规模进攻。

第三镇、3000匹马算,作战时一个人吃1斤粮食不够,毕竟脂肪等高能量物质摄入不多。

就算闵军富裕,也只能保证每天能有个肉味儿,隔几天能多吃一些。

毕竟养猪的规模不大,汤潇逸正在自己养。

一人1.5斤,一天斤,11.25吨,10天也才112.5吨。

而战马每天要吃至少10斤饲料、15斤干草、40克盐。

除此之外作战还得时不时补充鸡蛋等营养品。

挽马对精饲料的要求低一些,但总质量反而增加了,因为精饲料能提供更多能量,精饲料少,就得多吃草。

算下来3000匹马每天要至少37.5吨,10天就是375吨。

这只是一个镇,你指望一个镇打天下吗?还是一个规模小的镇。

另外七个镇因为军官缺乏,还没有整编,都是两万人的大编制,需要的粮食只会更多。

这还仅仅是粮食,还有弹药、药品、帐篷、副食品等等等等。

例如一枚75毫米炮弹重5.3公斤,一箱子装6枚,连带箱子一起重40来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