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1 / 2)汉末理想家首页

“启禀陛下,末将有本要奏!”

王浩心中计划拟订,还不等刘备退下,就走出座位,朗声喝道。

皇甫嵩、曹操、刘备以及一众文武百官,乃至坐在上位的小皇帝刘协都将目光投向了王浩,心中又是奇怪又是担心,王浩自宴会开始话就不多,加上之前他执意不跪天子一事,众人都不禁联想到,莫非他是对天子加封刘备不满?

众人想入非非,脸色愈发凝重,但一时也无人敢说什么,有了之前的教训,谁敢不让王浩把话说完?百官便静静的竖起耳朵听着,看王浩这厮想说什么。

“哦!王爱卿所奏何事?但请说来,爱卿是救国大功臣,只要合理,朕无有不准。”刘协疑惑的看着王浩,再次想起了董卓,心中不禁焦虑起来,莫非王浩真是因为对他的封赏所不满?

“陛下,自古需赏罚分明,此乃常理,自不可废也!末将欲奏之事,乃是要为以下有功于国的诸君请封,这些人等,俱是有功于我大汉之臣,还请陛下恩准!”王浩虽是上奏,但都没下拜,只是微微欠身而已,比之前在关外更托大,淡淡的说道。

好家伙!来了!一众人无不心中一紧,但心里似乎跟明镜似的,果然是这样,王浩这小子果然是不满,哼!其仗武力雄厚,又要来学董卓么?大肆封赏其手下众文武?嘿嘿!眼下情况不同,可不能让你王浩得逞了!

刘协顿了顿,问道:“不知爱卿要为何人请封?封为何职?但先说来。”

“启禀陛下,先前董卓以暴力独霸洛阳,以暴政扰乱朝纲,人神共愤,是故有各路诸侯云集而来,兵指洛阳,讨伐国贼!他们虽不曾冒死奋进,但好歹出了莫大的力,之前虎牢关大战,若无其他诸侯,纵我与孟德兄,玄德兄本事再大,也不能攻破虎牢关,更不能突进至此,击败董卓也!所以他们亦有忠君之心,且昭然可见。

现末将恳请陛下,对其他诸侯论功行赏!曹操兵力薄弱,却奋勇当先,忠心可鉴,可再领兖州牧,保一方太平。另外,加封袁术为前将军、阳翟侯,再领扬州牧韩馥原职不变,进爵为信成侯孔伷加封为北中郎将,通成侯刘岱迁封为为豫州牧,进爵顺侯王匡与乔瑁原职不变,进爵列侯张邈加封为左中郎将,奋武将军袁遗加封为右中郎将,奋威将军孔融进爵关内侯,封为中常侍张超加封广武将军,迁为汝南太守陶谦仍领徐州牧,进爵简侯公孙瓒原职不变,进爵为恒侯、破虏将军张扬加封为攘夷将军,领并州牧孙坚迁封吴郡太守,进爵列侯、平难将军袁绍进爵武贲侯,加封后将军、领幽州牧马腾在凉州颇得人心,可升为凉州牧,进爵列侯、伏波将军,使其在凉州抑制董卓余孽以及与董贼勾结的韩遂刘琦本为汉室宗亲,可进爵为关内侯,振威将军前幽州刺史刘虞迁升太傅,领尚书事。此等人皆乃大汉之忠臣,讨贼之功臣,有功于社稷,还请陛下恩准!”

王浩一段话说出,在场一众人都愣了神,他们满以为王浩是来为其属下讨要封赏,怎么他还请命要求陛下敕封各路诸侯来了?他是怎能想的?

同时,一众原本对王浩心存防范的大臣还有天子刘协,都暗自疑惑起来,此番击败董卓,王浩功劳极大,此番封赏,仅是给他进了爵位,再领了个地处偏远的青州牧,他非但不嫉恨,却还挺乐意莫非真是看错人了?此人莫非真是忠臣?

在场众人,无不疑惑不解,唯有曹操隐隐猜到一二,王浩果然有自己的小算盘,王浩先前得罪了天子和众大臣,要进入朝堂之上是很难了现在看来,王浩似乎是要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在青州的孔融也给踢进中央朝廷,那他王浩就可以独霸青州了……

同时曹操心中又暗喜,王浩这人还真够兄弟,竟给他讨了个兖州牧哈哈!这下心里比较有底了,原本他还正愁自己若身在中央朝廷,处处受制于人,眼下天下又是明安暗乱,局势混乱不明,他会难以伸展手脚呢!这下好了,有块封地,那就稳当多了……

曹操心中的宏图大志,也渐渐燃起,至于复兴汉室,曹操之前经过多次的碰壁,并不怎么报希望,他只是希望能辅助朝廷,使天下太平而已但现在,似乎对这种愿望不怎么强烈了,他以前想做推动风车转动的风,而现在,却有点想两者兼并了。

王浩心里则是另有打算,他并不准备把争霸中原为首要目标,他准备先往海外发展,所以才帮其他诸侯请赏,身为穿越者的他,深知战略制衡再制衡的重要性,中原地区,就先让他们这帮诸侯互撕吧!老子只坐看形势,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刘协倒底还是年纪小,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用求助的眼神看向了国舅董承、皇甫嵩、赵温等朝中老臣人。

赵温、董承上前和小皇帝轻声言语了几句,刘协这才知道答案,当下打起了官腔,笑着说道:“王爱卿所言甚是,二十一镇讨董联军,俱是忠君爱国之士,理当嘉奖即便爱卿不请命,朕亦当加以封赏,既然爱卿提出来了,那朕自然应允,也好!就依爱卿之意!朕马上拟旨。”

而皇甫嵩此时却起了忧虑之心,他心知讨董联盟二十一镇诸侯,大半心怀鬼胎,如此大肆封赏,会不会造成动乱?

皇甫嵩犹豫再三,刚要开口,又看到曹操和王浩二人,顾忌眼下情况,终于止步自我安慰着,换念一想,王浩这次所请,乃将二十一镇诸侯划分到天下各地,也有几路须得待在帝都洛阳,如此,即便各路诸侯心怀鬼胎,但彼此互相忌惮,那天下岂不是成了制衡之势?那样或许会太平矣!

而其他大臣,却不这么想,他们寻思,这下封赏了天下讨伐董贼出过力的各路诸侯,正是论功行赏,岂不是增添了汉室威望?让这些诸侯心怀感激,尊敬朝廷恩赐,也会死心效命于我大汉!而且,这是对陛下不恭的王浩所请,其人兵力雄厚,不知心思倒底如何,也正好卖给他一个情面,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这些大臣毕竟是久居朝堂,不知道现今的天下倒底是个什么样,所知所闻都是下面报上来的,除了皇甫嵩等少数人在各州郡走过之外,余者皆可以说是书呆子,思考不纯熟他们哪知道,这来参加讨董的一众诸侯,哪个是易与之辈?

如今天下,先有十常侍横行朝野然后黄巾起义,汉室威望大跌,致使群雄割据再有了董卓霸京,独揽朝纲一事,天下有胆识之士,皆知汉室气数将尽,不少诸侯皆有了涿鹿中原之心,岂会因为这短暂的平和与天子的赏赐而安分下来?

曹操和刘备也深知盟军内部情况,开始还不明了,直到现在小皇帝要拟旨,才发觉有些不对,但二人又看得更广,知道如此封赏众诸侯,同时也削弱了一些地方诸侯的实力,其他强大的诸侯占据各地,也形成互相制衡之势,这样的情况相信,无论是谁做出头鸟,都很难有好下场若有人像董卓那般为野心驱动,那必然不得好死。

“陛下,末将还有个不请之求,望陛下应允。”见小皇帝轻松的答应,王浩暗自窃喜,再次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