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众人都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左路军出云中,路程最短,并且一路上诸军均没有和敌人主力接触,理论上讲应该第一个到达,而现在却没有踪迹。大军三路出击,现两路失去踪迹,如此结果确实让人惊慌。
“难道中军、左军已遇敌主力,大败溃散,所以踪迹全无?”鲍旭大惊失色道。听到鲍旭这样说,帐内众人都露出惊恐的表情。
皇甫朝看见麾下众人面带惊恐,正色道:“不至于此,若遇敌溃散,必有溃兵,出征时各军路线既定,相互知晓,溃兵必向我军靠拢,但是我军并未发现溃兵,这是第一点;如果左军、中军皆已溃败,那么敌军必然知晓我军动向,目前敌众我寡,敌军为何不引兵而来。这是第二点。”
“看来将军心里已有答案。我的想法和将军应该相差不多,左军中军大约已背与我军之约,渡河北上去了。”夏育面露惆怅的说道。
皇甫朝看了一眼夏育:“子毅,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诸位有所不知,此次出征皆因田中郎将而起。今年四月,鲜卑入寇,田中郎将防备不利,导致云中郡被劫掠走民众五百余户,本来应该入罪免官。他花了大量财物去贿赂中常侍王甫,并且谋划此次北伐,陛下才允许他将功折罪。“夏育补充道。
皇甫朝听完夏育的话,起身走到地图旁,用手轻抚,“子毅,你的话解开了我最后一个疑惑。不瞒诸位,六月的时候,陛下召我入朝,向我表明北伐的意愿,问我驭敌之策,想要任命我作为北伐的统帅。我思虑良久,认为目前鲜卑马壮草肥、兵多将广,而我边军粮食军饷已长时间供应不齐,士卒中老弱很多,北伐估计很难取胜。所以上表请求辞去北伐统帅之职,同时建议陛下北伐不应操之过急。但是陛下心意已决,我多次上书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皇甫朝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后来朝廷合议北伐,朝中大臣都劝阻陛下,但陛下乾纲独断,一定要发动此次北伐。我看北伐之事已成定局,又担心他人不了解北地情况,轻敌冒进,为了保全士卒,我不得不请命为北征之帅。陛下朝堂上讯问我,为何如此反复,幸好杨司徒替我辩解,陛下才没有问罪。接下来的事情,诸位就都知道了,陛下最终还是没有同意任命我为北伐中军统帅,仅让我率领右路偏军。今敌酋檀石槐统合鲜卑诸部,已成大势,不是一战可定,所以在出征之时,我与臧匈奴、田中郎将约定,止步卢朐河南岸,以免深入。大军北伐以来,虽有小胜,却无大捷,多半田中郎将恐功不抵罪,所以请求臧匈奴渡河追击。我等三人交情甚深,他们又知道我的态度,估计担心我苦劝,无法渡河进攻鲜卑王庭,所以最终决定先行渡河。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朗了,是进是退,诸位议一议吧。”
一时间,帐内众人面面相觑。渡河追击,难言胜负;若是退兵,当然可以保全部队,但如果左路军和中路军获胜,自己无功,而且如果左路军中路军失败,把责任推到右路军,这就是大过了,毕竟三军约定打到卢朐河南岸只是三军统帅的口头约定。
安静了一阵子,鲍旭站起身来到皇甫朝身边,“将军,他们不仁,我们却不能不义。渡河追击胜负难料,但如果我军不渡河,这左军中军必然更加势单力薄。我们与中军左军的多数将领都长期在老将军麾下,可以说是生死之交,渡河进军不论胜败,最起码对得起我们的义气。”
听到鲍旭的话,夏育难免为这个耿直的好友捏了一把汗,想可以这么想,但话不能这么说呀,所以他急忙站起来说道:“不是不是,鲍都尉说错话了,我们领兵征战上报国家,下保黎民,怎么会是为了兄弟之间的义气。将军,从北伐全局考虑,我局必须渡河策应左军中军。臧匈奴、田中郎将虽然未知会我军就先行渡河,但我恐怕他们也是料定我们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也会渡河,所以如果我们退兵,大军右侧必然空虚,胜负更加难料,而且之后朝廷问责下来,我们也无言以对。”
皇甫朝转过身拍了拍鲍旭的肩膀,又对夏育笑了笑,示意他放轻松,大家在一起征战十几年,他怎么会不知道这几位好战友心里的想法。“现在子毅和守一都赞成渡河进军,你们觉得如何?”
“但凭将军吩咐!”帐内剩余众人都站起来行礼说道。
看见麾下将领的态度,皇甫朝心里有了更多的信心,就算不能大胜,应该起码也能保全三军吧,“既然如此,传我将令,全军开拔,渡河进军!”
“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